大黄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之一,在我国传统医学应用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色黄而名,拥有很多别称,如火参、金不换将军、川军、黄良等,现阶段国内有30余个品种。大黄的有效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粉、大黄多糖、大黄素甲醚等。大黄味苦性寒,中医经络学中,主归大肠经、心包经、胃经,可实现凉血、活络、泻下等功效,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大便干结、湿热泄泻、湿热黄疸、热邪血热、火眼充血、咽喉肿胀、牙龈炎痛、皮感疼痛、表皮烫伤、瘀血诸证,大量临床应用表明大黄的常见病症疗效显著,同时也在多类重症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综合回顾会宁县郭城驿中心卫生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大黄临床应用及药理实验的病例资料,大黄临床主要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衰竭、肠梗阻等外科急腹症,以及肾脏结构及功能异常病症、复杂皮肤病等疾病。
分析方法
选取典型的急性胰腺炎病患210例,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103例、治疗组10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手段为基础治疗,并以西药灌肠;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接受大黄附子汤保留灌肠,其中含大黄9克、附子9克。两组同时接受一周治疗。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在资料过程中的主要指标测定值变化情况。淀粉酶、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指标主要使用比色法完成测定。治疗前,两组病患经指标检测后确定淀粉酶、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指标无显著差异。
数理分析
采用办公软件建立数据表单完成数据筛选,使用专业分析统计软件SPSS20.0实施数据分析。对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平方差的形式表示,并对数据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周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两项指标均出现明显降低。从组间对比可以看出,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大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且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取得高水平的治疗效率。综合分析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及药理作用,可概述为以下6个方面。
保护大脑缺血损失作用
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大黄素能够显著增加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2)含量,此物质作为内源性印迹基因,可有效保护神经细胞。若人脑处于缺血状态,大黄素甲醚将促成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脑损伤的程度加重。
止下泻作用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大黄的攻下积滞功效不可忽视,主要是大黄成分中的大黄素与番泻苷等在发挥作用。在炭末推进法的肠推进实验中,小肠蠕动等运动效应在大黄主要成分作用下显著增强。而在翻转肠囊法的小鼠实验中,大黄可抑制Na+、K+等离子,加速上皮细胞离子的运动刺激从而促进排便。
血管律动作用
实验显示,在正常猫体注射大黄醇1.58克/千克后心率值降低,表明大黄可干预心律失常。蟾蜍剥离心脏后体外供药可致心肌收缩更加频繁,表明大黄可发挥强心作用。同时,大黄在其他临床试验中也能及时保护心肌缺血恶劣情况并可促进排尿。
止血凝血作用
大黄的主要分成大黄粉、儿茶素等可通过对毛细血管的作用改善其管壁脆性,使得血管通透性大大抑制,而收缩活性得到增强,有效压缩出血期,增加凝血效果,对抗凝血酶形成有效抑制,并合理提升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肾脏保护作用
大黄对人体蛋白分解过程可形成抑制效果,缩小血清尿素的N元素含量,增强排尿功能,同时大黄粉经氧化作用后形成大黄酸可进一步作用于肾脏器官,对肾损害有一定补偿效果,对代谢性酸中毒病症表现有一定疗效。
免疫调控作用
大黄的大黄素成分对人体T淋巴细胞的增值过程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因此能够改善挠度正血症阳性率,确保发生炎症反应的机体内部炎症因子保持合理的释放速率。大黄素还可对脾细胞在不同分裂阶段的增值过程起到关键性的抑制作用。
随着现代医药学科技的成熟发展与研究应用,大黄的药用价值将得到深入开发,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和药理作用将进一步被放大,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推广。